關於政大民族學系

Jyue_yu
7 min readJun 13, 2020

筆者畢業於政治大學民族學系,號稱「全臺灣唯一的民族學系」。與敝系相關的科系還有臺大人類學系,也是最常在課堂上被拿出來討論的。有鑑於網路上關於政大民族系的資訊較少,高中時申請大學也覺得蠻頭痛的,對於這個科系有太多未知,所以稍微介紹一下民族學系。

※閱讀前請注意,我的就讀期間為2014–2018年,轉眼間也過去兩年,授課教師、授課方式、課程開課與否都可能產生變化,因此僅供參考。

關於學測申請、面試

學測分數沒意外應該是政大較低的科系,個人覺得面試佔蠻高比重。面試時考小論文+三關一對一面試(一關約15分鐘)。小論文題目跟希臘城邦制度有關,其他的已消失在我的記憶當中。特別需要的是,民族系規定「學測申請」上的學生不得轉系,老實說這個規定蠻不人性化,進來之後發現跟想像不同的人應該不少,但他們卻失去選擇的機會了。聽老師說,曾有學姊仍想申請轉系,當時系上教授們為此召開系務會議,不過仍然沒有抗爭成功。

個人因為高中時期有一些跟部落接觸的經驗,寫自傳時也有特別提到,面試過程中這部分被詢問蠻多。網路上很多資料都說,有位教授會用台語面試(或請你用你的母語自我介紹之類),但那位教授目前已退休,基本上未來的面試不會再遇到他。

民族學?學什麼?

構成民族的基本要件就是--人。所以人類的語言、命名方式、婚姻與家庭型態、宗教、如何組成社會及國家等,都可以是研究的範圍。

命名方式,以台灣的原住民族來說就有許多種,達悟族以小孩的名字為基礎:

還沒生小孩之前是,「Si(希).自己的名字」
當爸爸後叫「Syaman(夏曼)」.「長子或長女的名字」
當媽媽的叫「Sinan(希南)」.「長子或長女的名字」
當(外)祖父母叫「Siyapen(夏本)」.「長(外)孫或長(外)孫女的名字」

泰雅、賽德克、太魯閣族則為子父聯名制,名字通常是「自己的名字.爸爸的名字」。

「莫那.魯道」,魯道是莫那的爸爸,
「莫那.魯道」的兒子則命名為「達多.莫那」。

藉由了解不同的文化風俗習慣、制度,你會發現世界不是只有一種生活的樣貌,不是每個人都有名有姓,名字是獨一無二的,從命名的習慣中,進而體會到每個民族的價值觀,也學習尊重與我們不同的每一個人。我非常喜歡排灣族作家撒可努說的一句話:「不要用你以為的以為,去以為別人的以為。」這是我在民族系學習最深刻,直到現在還時刻提醒自己的。

而民族系還有一個特殊的背景,因為政大是黨校(原為中央政治學校),以培育國家官員為主要功能,所以民族系成立原本是為了統治中國49個民族,所以政策面上有許多相關討論,中國的少數民族也是許多老師的研究專長。若對於中國少數民族感興趣,系上有非常充足的資源,可以讓你收穫滿滿。

你有要轉系嗎?

真的不要意外,因為我就是憑著「我想念民族系」的心情入學,所以剛開始覺得蠻難過的,為什麼大家都是因為想轉系才進來呢?不過久而久之也成為自嘲的一部份,也成為我們詢問學弟妹的第一句話。但其實不用太放在心上,專心在自己即可。

Photo by Rumman Amin on Unsplash

因為幾乎一半以上的人都在拼轉系,而許多科系轉系門檻相當高,必須在原本的系上獲得好成績才有機會,尤其是想轉到商學院的同學。所以他們會更認真,想盡辦法拿到好成績,這個部份我真的自嘆不如,因為要學自己不特別感興趣的學科,還要拿到好成績,真的很不簡單。(我沒有酸,是真的佩服!)

一直到大三都還是有同學轉系,越晚轉系必須付出的代價也相對變高,因為需要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另一個科系的必選修學分,所以如果有這類需求,建議還是盡早規劃。

無法逃離的必修課

大一上:民族學、民族誌概論
大一下:民族學、台灣民族志、中國民族志、世界民族志
大二上:民族學研究方法、民族政策
大二下:民族政策
大三上:中國民族史、台灣民族史
大三下:中國民族史
※詳細的課程地圖可至民族學系網站查詢。

大四就是自由的你,務必好好安排課餘時間,實習、考研究所、準備交換、規劃未來就業方向都是很重要的,我曾經荒廢掉一整年的時間,現在想來也是蠻後悔的。

大一上的課程都是基礎,但同時是很重要的理論,與政治學、社會學會有點相關性。而兩門課都有TA課,如果平時有關注社會上的議題,討論課的題目經常與其相關,舉凡性別、外籍移工,都是討論的題目。

考試會有基本的名詞解釋,但以申論題佔比最高。民族誌概論的討論課額外作業樣式蠻多,而且都需要小組討論、合作,考試的方法也很活,聽說過某屆的考題是「出一份期中考題」。民族學討論課則是以助教重點整理、同學發問為主。

民族政策介紹台灣原住民族運動的發展、台灣原住民、中國少數民族及世界各國民族政策。閱讀資料極多,如果全部讀完會非常紮實的一堂課,老師會在前一週給下一週的考題,並從裡面挑2–3題下次上課前進行隨堂考,從課前閱讀出題。有讀有分,基本上都是背一背就可以。

Photo by George Pagan III on Unsplash

(老實說我最不喜歡的是大三的必修課)(但不好公開說太多)(總之需要一點心理準備)

可以說的是,中民史學年課,會需要寫份量蠻重的期末報告,並且與老師面談報告內容,如果有做好事前準備不用擔心,但期中面談我書看不到一半,老師講什麼我都很尷尬,後半學期快速看完書,準備了一些問題寫在報告中,期末報告便順利許多~

選修課

選修課只能說真的很讚,系上有許多重量級的兼任教授,陳其南老師、劉益昌老師等等。他們不會固定開課,如果有機會千萬不要錯過啊。

選修課供你自由選擇有興趣的領域,中國少數民族、台灣原住民專題、博物館學、穆斯林民族等。

Photo by Manoj kumar kasirajan on Unsplash

唸民族學系很常被問到:「那你以後要做什麼?」蠻多同學選擇往公職人員、研究所領域發展。更多人在大學期間,同時雙主修或輔系其他專長,畢業後以民族學以外的專長找工作。政大真的有非常非常多的資源,商學、外語、傳播都有管道可以嘗試,趁大學期間多摸索未來的方向是很重要的啊。(過來人語重心長)

對我而言,雖然找工作時自己也常感覺挫折,但民族學教給我解決問題的能力,當制定民族政策時,我們無法滿足所有人,必須找到最大公約數,而且持續檢討、想辦法進步。

民族之間的問題,在世界上不斷發生,從巴爾幹半島,到現在難民大量移往歐洲,以及新納粹的崛起,放眼望去,何處沒有民族、何處沒有問題呢?

Photo by Matteo Paganelli on Unsplash

民族系固然很難找到一個直接相對應的職業,但我想更重要的是它培養了你怎麼樣的態度與做事方法,並且運用於未來工作之中。現在有越來越多職業出現,不要把自己的眼界侷限,如果感到焦慮、迷茫,可以找系上老師、學長姊聊聊,即便是憤世嫉俗或厭世的抱怨,但也能自己知道「你不是孤單的」。

或許習得的知識看似無實用性,但當你的眼界變得開闊,能看見與你不同民族、信仰、價值觀的人,並理解、同理他們,不管在職場或待人處事中,都是重要的「能力」。

正向的結尾,天無絕人之路,我也從來沒有料到我現在會一腳踏入資訊軟體業呢。

-yu-

--

--

Jyue_yu
Jyue_yu

Written by Jyue_yu

珏和魚逼自己寫作。since 2020/03/18

Responses (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