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觀光局統計,2019年臺灣出國人次統計,一年中共有四百九十多萬人次前往日本,為臺灣出國旅遊國家之冠。正在閱讀的你,即便沒有到過日本,身邊可能有不少家人、朋友曾經至日本旅遊過,再加上臺日友好情誼,相信許多人對於日本的文化習俗都略知一二。
筆者於2017年初,曾至明治大學參與為期兩週的日語學程(Meiji University Japanese Program),住宿選擇寄宿家庭,與一家三口(夫妻+五歲小男孩)相處,並於短短兩週,體驗與臺灣截然不同的家庭生活。給當時的自己下一個評語,大概是「初生之犢不畏虎」,2017年初我剛學習日語一個學期,程度大概是能讀懂五十音、日本地名靠漢字了解,卻不會讀,能使用基本敬語(過去式與現在式)。靠著寄宿家庭的耐心、漢字書寫、翻譯軟體,完成日常溝通。
以下會介紹幾項我真正體會的日本特色,或是學習日語過程中逐漸了解的特殊文化/習慣,許多可能在電視劇或電影中常見,不要懷疑,那、都、是、真、的。
家庭生活習慣
1.回家後第一件事:洗手、漱口
當我抵達日本,寄宿家庭一家三口到店車站接我,我們一起步行回家。住家是移動三層樓建物,內部屬於狹長型空間,一樓為玄關,僅有浴室、洗手間及幾個收納空間。把行李放到玄關後,home媽就告訴我,回家要先用肥皂洗手並漱口,再上樓。
依稀記得小學時期,學校時常宣導「勤洗手」,但懶人如我,用清水洗過就覺得乾淨,並不覺得一定要用洗手乳/肥皂洗手才行。洗手的習慣在日本維持兩週後,並沒有繼續維持,直到今年初武漢肺炎疫情影響,我意識到回家先洗手真的是非常重要。尤其定居台北,出門依靠大眾運輸交通工具,車廂中的把手、手扶梯等都被無數人觸碰過,手上的病菌因肉眼不可見,時常被忽視。
所以在此還是呼籲一件事,回家、吃飯前請務必用肥皂洗手。
2.泡澡
以前看櫻桃小丸子時,都對於每天泡澡這件事感到很困惑,畢竟多數台灣人還是淋浴為主吧,入住時home也向我確認我會泡澡或沖澡。在日本時是二月,兩週間還有稍微飄雪,有個週日和寄宿家庭一起出門玩,回家後他們提議我可以泡澡,泡完澡後覺得泡澡真是太棒了,平時洗澡熱水一關,就會覺得很涼,但泡完澡後全身暖呼呼,非常舒服。
關於泡澡呢,日本的水電費用較高,因此日本人有許多方法可以節省水。一個浴缸的水是全家共用,因此必須先洗過一次澡,沖乾淨後才能進浴缸,而浴缸具有加熱設備,可以重複加熱水。當有客人來居住時,會讓客人優先使用浴缸,因此我們一起出遊當天,回家後是我第一個泡澡。
浴缸的水量多,泡完澡後的水也可以拿來利用。寄宿家庭的洗衣機放置於浴室外,而洗衣機有條移動式水管,可以將浴缸的水抽到洗衣機裡洗衣服。這個做法真的讓我讚嘆日本人的智慧啊,難怪大家家電都愛買日牌(咦)。
禮儀
最普遍的如:出門會說「我要出門了」、吃飯前後「我要開動了」、「謝謝招待」、回家說「我回來了」。
1.稱呼
日本有一些特別的習慣,與台灣非常不同。以國民老婆--新垣結衣為例,正式場合通常會以姓氏、或名字加さん(音:san、桑)稱呼,若是學校、朋友之間可能加ちゃん(音:chan、醬)。只有非常親密的朋友、或伴侶、家人之間才會直呼「結衣」(音:ゆい yui)。不過藝人常常會有一些綽號,讓粉絲或其他藝人稱呼比較方便。
之前意外透過一個影片中了解,有些日本人對於直呼男女朋友的名字感到抗拒,只願意稱呼小名或綽號,當時這個影片讓我開啟新眼界。台灣大部分不管年紀、性別、場合,很多時候我們認識一個人就是稱呼他的名字啊,不若日本非常重視前後輩關係,通常稱呼某某前輩,大學時期的學長姊,我都是直呼名字或綽號呢···(甚至敝前公司,全部門都是以英文名字稱呼)
2.禮讓行人
台灣道路上的地位排名,應是汽車>機車>行人,「汽機車應禮讓行人」應是基本觀念,但實際走在路上,行人卻是最弱勢,明明走斑馬線,還要等車子轉完彎才能過。但日本極為路人友善,直覺反應要讓汽車先行,但汽車往往會在斑馬線前停下來讓行人先過,這時才驚覺「啊~我在日本啊。」
3.道別時要揮手揮到看不見人
這點直到現在我還是覺得超電視劇。到日本旅遊也曾遇過,一早搭乘遊覽車離去時,員工在門口揮手送別,回頭好幾次他們都持續揮手。當我結束寄宿家庭生活,準備搭飛機回國時,寄宿家庭一家三口和第一次見面時相同,送我步行至電車站,直到我進站搭電梯上月台,他們也一直在後面揮手呢,當時離別情緒滿滿,回頭看到他們差點忍不住淚灑現場。
其他你可能不曾注意的日式特色
1.注重情人節
2月14日由女生送男生巧克力,3月14日則是男生回覆、表現心意的日子。送巧克力除了送男女朋友「本命巧克力」,還有送朋友「義理巧克力」,公司中也需要送同事們巧克力。當時我在明治大學上課,學校安排的學生輔導員,也送了巧克力給我們。但我看到這一切,只一直在心中吶喊,這都是商人的陰謀啊!!!
情人節當天,我的home媽也幫弟弟烤愛心餅乾、寫上名字,還在便當裡的白飯上裝飾愛心,整個日本都瀰漫在既浪漫又可愛的情人節氛圍啊~
2.餐廳提供的都是冰水
這個現象是和明治大學的同學們一起發現的,在台灣習慣冬天喝熱水、夏天喝飲料或常溫水。但日本店家一年四季都提供加冰塊的水或麥茶,當時我們試著上網搜尋相關訊息,得到的解答是,因為過去沒有冰箱,所以冰塊屬於重要物資,給予冰水是將顧客視為貴賓的象徵。
不曉得台灣冬天吃冰的人多不多,我個人冬天完全不吃冰。但我覺得日本人好像蠻愛冬天吃冰,有次和寄宿家庭外出用餐,結束後我們到便利商店,他們一直問我要不要吃冰,但我說很冷所以沒吃,他們好像還覺得我很奇怪。
3.丼飯店通常只有男性會內用
日本有許多知名連鎖丼飯、蕎麥麵店,以快速、平價為特色,近幾年也紛紛至台灣展店,到日本觀光時這些店家也成為省錢秘訣(例如:吉野家、富士そば等)。台灣的用餐客群從小家庭、情侶約會都有,但這類型講求快速的商店,其實是「男性專屬」,通常是上班族中午或下班後,想要省時飽餐一頓的選擇。日本丼飯店也以吧台位置居多,顯示店家以個人客為主,不會有一群朋友相約用餐的情況,更不會有情侶在此約會。
若有機會到日本觀光可以進一步觀察,女性顧客通常為外國人,或年紀較大者,不會有「少女」,而主要當然還是以男性顧客為主,拉麵店也有類似的狀況。男女分別相當明顯的日本,一般認為女生應該在優雅的店家吃飯,觀賞日劇也可以發現,女性上班族如果不是自己帶便當,和同事通常都到義大利麵店、鬆餅店這類店家用餐。
日本和我們又近又遠,曾經是我們的殖民母國,建築、語言上都留下了痕跡,但實際到日本居住,仍可以發覺兩國人民相差甚遠的價值觀與生活習慣。
某些習慣,日本人也可以理解「因為是外國人」所以不懂,但同為亞洲臉孔,女性獨自到丼飯店用餐,或許還是會有些微不自在。我自己不是很確定大家會不會有這樣的想法,因為我還不知道這項特殊的習慣之前,我絲毫不覺得有異狀,直到我了解後,我反而會避免獨自到丼飯店用餐。
而未來若有計畫到日本居住寄宿家庭,我認為不用擔心太多。雖然日韓民族普遍擁有較強的排外性(例如:對於混血兒認同問題),但願意成為寄宿家庭,通常喜愛與外國人交流,擁有較開放及多元思維,也使來自國外的訪客能一窺日本家庭實際生活樣貌,對於我而言收穫良多。
另一部分學習語言帶給我最大的樂趣,即是從語言邏輯思維中,了解這個民族。許多笑話、謎語都是透過諧音字方式展現,經過翻譯後,笑話的意思與意義已經產生改變。因此當我學習日語之後,觀賞日劇時偶而可以於字幕之外,意會更多語言製造出來的情境與氛圍。
-yu-
參考資料
- 交通部觀光局|觀光業務統計:觀光統計月報,中華民國國民出國目的地人數分析統計https://admin.taiwan.net.tw/FileUploadCategoryListC003330.aspx?CategoryID=5d16abba-e4d6-4498-8928-d391c7c7e28a&appname=FileUploadCategoryListC003330
- 日本文化|日本人超愛泡澡!日本人長壽的小秘密與泡澡有關?https://pocketjapan.tw/13214/
- 夏輝老師日文案內所Facebook|#日本洗衣文化#用隔夜泡澡水洗全家衣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Natsukisensei/posts/205569624112794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