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hoto by Joel Naren on Unsplash

台語有文字嗎?

Jyue_yu
Nov 5, 2020

網路社群有許多「台語」用詞、用法引發熱潮,連帶使某些人開始注意台語火星文這項議題。舉兩個情況為例子:

1. 網友將電視劇「台灣龍捲風」角色葉美琪口頭禪「敢按呢」片段剪輯,「敢按呢」為台文寫法,但不黯台文的民眾,可能直接以相同中文發音的寫法將字代入,寫成「甘安內」「乾安捏」等。

公視台語台也跟上流行,教學「敢按呢」的正確寫法。(羅馬字:kám án-ne/ni)(原貼文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tstaiginews/posts/3785428454805458/

2. 行政院長蘇貞昌團隊於二月貼出的發文「咱只有一粒卡臣」,當時網路盛傳衛生紙與口罩原料相同,口罩原料不夠的情況下,將造成衛生紙短缺,因此引發衛生紙搶購熱潮。蘇團隊發文闢謠,說明兩者原料不同,不會造成排擠效應。(原貼文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ogogoeball/posts/10157118591571270/

蘇貞昌FB粉絲專頁圖

與此同時,許多台語文粉絲專頁呼籲政府單位,使用台文正確寫法取代以音讀隨便套字的方式,並請政府官員正視台語文字時,總有些反對的聲音出現,「台語沒有文字⋯⋯」、「這樣寫沒人看的懂⋯⋯」、「用英文字母才是亂寫⋯⋯」、「用大家都看得懂的方式寫,有什麼不對⋯⋯」。

台語文盲的產生

台灣島上有著許多不同民族,包含原住民族、客家人、河洛人。原本他們都使用各自的母語,直到「國家」統治實權入侵,使得他們的語言和認同逐漸產生改變。

第一個完整統治台灣的是日本。日本統治時期的語言政策,初期並不限制母語使用,但官方語言、學校裡皆使用日語教學,當時的「國語」也理所當然成為日語。直到二次世界大戰開打,為了建構台灣人的「日本人認同」,政策轉變為為皇民化運動,開始提倡日語使用,同時針對改用日本姓名、使用日語的家庭,頒發「國語家庭」殊榮,可以獲得額外糧食配給等獎勵。

來源:https://the.nmth.gov.tw/nmth/zh-TW/Item/Detail/7e726a03-1cd7-48e8-8b11-d9913c0a1137

國民政府來台後(1949-)推行國語運動,將「北京話」定為官方語言,並打壓母語的發展空間。在學校內以「我不說方言」(*註)為目標,當學生說母語時,被處以戴狗牌、罰錢等行為,直到找到下一位說母語的同學,才能將狗牌拿下。1964年出生的我老爸,便曾經親身經歷此事。

同時使用戲劇、影視傳媒的方式,形塑「說國語」等於高尚,粗俗之人才說「方言」。例如一般觀念中社會地位較高的醫生、律師、老師等,會在戲劇中說國語,而反方角色、小偷、黑道等,則使用台語。後來更限制台語節目播放時間,使得生活能接觸母語的管道越來越少,越來越少聽、也越來越少說,語言也就慢慢消失。

因為上述提及政策緣故,90年代出生的我,除了和阿公阿嬤(或其他完全聽不懂華語的人)溝通時,會需要使用母語,其他校園裡、與父母對話,生活主要都是以華語為主。我成為了只能說與聽,但不會讀寫台語的台語文盲

*註
方言:關於方言一詞,實際上的定義應該是,同一個語系底下,可互相溝通,但卻有部分差異(語調、用法上)的語言。例如客語是一種語言,而四縣腔、海陸腔分別為客語的方言。

臺灣原住民族語言的文字

原住民有文字嗎?

藉由歷史角度回溯,最早從荷蘭時期使用羅馬字紀錄原住民族語言,並用此方式書寫契約,再到清國時代的漢字紀錄,日治時期則有人類學研究者以假名進行記載。戰後則由於國民黨政府禁止使用羅馬字,因此使用注音符號進行拼寫。但注音原為輔助漢字發音使用,目的並不是當作文字,在發音表達上仍有所侷限。

Photo by Kiwihug on Unsplash

原住民的文字紀錄,與教會傳教有相當關聯,為了傳教,教會編纂族語聖經,並被大量使用。如同上一段所述,經歷長時間發展,現今使用羅馬字拼寫的方式,較符合原作民族語言原本發音。2005年,原住民族委員會召開會議確認各族語書寫方式,使用拉丁字母拼寫,同年正式由教育部頒布。

原住民族語言學習可參考:族語E樂園

文字是語言的載體

在人類歷史中,語言先於文字被創造出來,當人類發現有必要將「話語」記錄下來後,才發明文字。因此也可以說「文字是語言的載體,而語言才是本體」。一個民族的歌謠、祭典、儀式等,都是使用其母語,因此當語言逐漸流失時,代表著文化也將跟著消失。

世界上多數語言都是使用拼音文字,意即只要你學會認字母,便可以輕易進行書寫。而台灣人常用的「漢字」,每個文字具有不同意義,必須先理解每個字代表的意思,才能閱讀與寫作。因此,常言道華語是相對其他語言學習上較困難的語言。所謂「漢文化圈」擴及亞洲許多地區,過去越南、日本、韓國都曾經使用漢字進行書寫記錄,但漢字並非基於這些語音的基礎上發明,使得文字成為統治者的工具,只有上層階級可以學習,並藉此掌握知識與權力。

Photo by Yifeng Lu on Unsplash

筆者大學時期,教授曾於課堂上提問「原住民是否有文字」,聽到當下愣住了。經過同學們一番辯論後,最後教授要我們投票選擇「有」或「沒有」,當時我投沒有一票。爾後由教授提醒後,開始反思自己是否落入漢字使用者的既定思維?當書寫方式並非為特定語言量身打造,是否就無法聲稱該語言有文字呢?

但事實上並非如此。我們在學校學習英語,便是使用羅馬字母進行書寫,法語、德語也都使用羅馬字書寫,差別在於讀音不同。希利爾字母也廣泛應用在俄語、蒙古語等相近語言的書寫上。那又怎麼能說原住民族沒有文字呢。

Photo by Марьян Блан | @marjanblan on Unsplash

台語文書寫系統,也遭受許多人抨擊,他們認為台語羅馬字是「後來創造」,而這樣的寫法根本沒人看得懂。「看不懂」,是因為只有以漢字書寫的才是真正的文字,或是你不願意學習呢?實際上沒有人生來會認字,任何一種語言及文字,都是透過後天學習而來。而早在日本時期,已經有許多人使用台語羅馬字進行書寫。很大一部分是由於後來的國民黨政府統治,使得台語使用者漸漸失去使用這項語言的空間。(台灣其他語言使用者亦同,即使是隨同政府於1949年來台的移民。也都失去他們原來的母語,可能是山東話、上海話等⋯⋯)

韓國電影《王的文字》將發明「諺文」的其中一個傳說改編,諺文是世界上唯一可考其發明者的語言。電影描述世宗大王為了提高庶民的識字率,讓知識不再被少數人掌握,邀集和尚們研議一套量身打造的文字系統,方便人民學習。

但在造字的過程,世宗和和尚們也產生不少的衝突。有句令我印象深刻的台詞,和尚說世宗「假借造字的美意,強行樹立統一的標準」。美其名世宗為了普及教育程度,但他卻試圖干涉語言的發音與表現方式,反過來看,意即「強行」設立標準,逼迫全天下人遵守,帶有批評世宗專制意味。《王的文字》是一部有趣的電影,如果有學過韓文再觀賞,感受應該會別有一番不同。

或許是直到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,才開始認知到母語已經快要消失,再不加緊腳步,可能再過幾代,就完全聽不見有人說母語了。近幾年出現許多親子共學團、母語家庭,在家實行說母語運動,也藉此增加父母的母語實力。最著名的是立法委員林昶佐,時常在臉書分享與女兒的對話。

因為本身母語是台語,所以分享幾個台語相關Faceabook粉絲專頁、Youtube、podcast頻道,如果大家有不錯的平台,也請分享交流!

FaceBook粉絲專頁:
1. 公視台語台
2. 足英台三聲道磅米芳
3. 失控的台語課
4. 牽囡仔ê手 行台語ê路
5. 阿東的哩哩叩叩
6. 財團法人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
字典:
iTiaigi
台語podcast相關整理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aigiloo/posts/1907409336067727
Youtube:
台南妹仔教你講台語

參考資料

--

--